|
两大主流媒体头版聚焦宁波前湾新区两大主导产业!继37家全国主流都市媒体“做客”宁波前湾新区后,这片活力热土又迎来喜讯。6月17日,《浙江日报》头版头条刊发《杭甬引领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化发展》,以极氪汽车智慧工厂、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以及新区“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为例,聚焦前湾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人民网、潮新闻、浙江在线、甬派等媒体予以转载报道。此外,当天《宁波日报》头版刊发《前湾新区加速打造 百亿级生命健康产业集群》,报道前湾新区通过做优创新链、做强动力源、做大生态圈,赋能生命健康产业发展。 “Hi,Eva!打开座椅通风并设为最高档!”日前,位于宁波前湾新区的极氪智慧工厂内,全新极氪001正在进行智能生态系统(AI MATE)的各项测试。升级后的智能座舱,人车交互更加流畅丝滑,让驾乘变得更智能、更有趣。 “决胜电动汽车下半场,掌握智能化领域核心技术是关键。”吉利汽车供应商管理负责人告诉记者,依托宁波扎实的制造业基础和杭州数智产业优势,吉利得以完成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的持续快速迭代。 在杭州和宁波之间,有一条看不见的产业链。在杭州,海康威视、大华等企业在车载传感器和芯片、车路协同等领域发力,为浙产汽车的智能网联发展插上羽翼。今年5月1日《杭州市智能网联车辆测试与应用促进条例》正式实施,进一步助力智能网联车辆产业发展生态优化。在宁波,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强韧,覆盖动力系统、底盘系统、通用件等全产业链,并加快向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新模块、新配件拓展。2023年,来自宁波的均胜电子、华翔电子、敏实集团、拓普集团等均登上2023年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榜,数量居全国第一。 “杭州和宁波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联动发展,不断做大做强产业链,实现‘整零协同’,共同构建一个互补的完整产业生态。”省经信厅高端装备处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浙江新能源汽车产量首次突破60万辆,杭甬两市产量占全省比重达38%。 就近的地理位置、互补的产业协同,不断丰富着杭甬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生态。在前湾新区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宁波)有限公司的任务计划单上,每天都记录着来自杭州等各地汽车企业的检验需求。该公司副总经理朱晓勇说,作为浙江唯一获批筹建的国家级机动车质检中心,他们在检测试验能力、技术研发与咨询、驾驶场景与试验场地等方面都具有领先优势,重点开展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主被动安全、节能环保、整车性能试验、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等项目,2023年出具报告数量近两万份。 在宁波,还有中国赛宝(宁波)实验、浙江埃科汽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等一批检测机构,从检验检测靠前服务、新能源汽车新技术等方面,促进两地产业链深度对接。 “杭甬之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经从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到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站在浙江新能源汽车产业空间分布图前,省经信厅高端装备处相关负责人说。 根据“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总体部署,目前浙江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形成了“2+10”省域梯度布局和协同联动格局,其中2个核心区分别是杭州钱塘区和宁波前湾新区,10个协同区则包括以底盘系统为主的杭州市萧山区、以汽车电子为主的宁波市鄞州区和以其他关键零部件为主的北仑区等,共同引领浙江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化发展。 今年上半年,前湾新区生命健康产业“喜报”频传——康龙化成(宁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受托生产的一类创新药妥拉美替尼胶囊获批上市,为晚期黑色素瘤患者提供治疗新选择;宁波百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首创的一次性使用透析用留置针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为尿毒症患者送去福音…… “一类创新药代表了我国药品注册分类中药物创新的最高水平,连番登台的‘国内外首创’也彰显了新区生命健康产业的顶尖实力。”前湾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生命健康产业是前湾新区“134”主导产业之一。今年以来,前湾新区做优创新链、做强动力源、做大生态圈,加速打造百亿级生命健康产业集群。截至目前,前湾新区已引进生命健康产业类项目100多个,总投资超300亿元。今年1月至4月,前湾新区生命健康产业12家规上企业产值增速超20%。 产业能级跃升,离不开创新平台筑基。在麟沣医疗科技产业园,面对入驻企业关于检验检测的共性需求,产业园运营方出资成立检测公司,市场监管部门开放审批“绿色通道”,首家“共享实验室”迅速落地,为企业提供环境检测等服务30余项。目前,该产业园已构建集研发、孵化、产业化、销售等于一体的全链生态系统,胜杰康、华科润等入园企业估值总额超过100亿元。 产业集群壮大,离不开金融活水润企。今年以来,前湾新区加大基金投资力度,激活项目孵化、成果转化的“一池春水”。以生命健康产业园区配套成立的风险投资基金——宏沣投资为例,该基金管理总规模达6亿元,已为14个生命科技初创期、早期项目提供金融支持。同时,依托“新药创业在前湾”项目路演等活动,海内外创业者“逐鹿”前湾,为新区生命健康产业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注入更强发展动能。 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营商环境赋能。在前湾新区医药创新和审批柔性服务站,线上答疑、线下指导是工作人员的常态。今年以来,该柔性服务站已转送解答反馈华科润、胜杰康、圣宇瑞、百通等医疗器械企业咨询近40次。对于前湾新区27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新区市场监管部门还落实“专人对接、专人服务、专人跟踪”工作模式,让医疗器械领域成果频出。据悉,胜杰康液氮冷冻球囊技术在重度哮喘治疗领域临床应用成功,弘正检测“共享实验室”顺利获得省级CMA资质认证,向国家级CMA认证和CNAS认证发起冲击。 图文来源:宁波前湾新区发布 |